中秋的時代演變與意義 傳遞心意初發心最重要

中秋的時代演變與意義

中秋團聚的美好時刻,除了近年台灣特有的聚餐烤肉喝茶的文化,中秋節至今最核心的意義是24節氣的祭祀文化。

春祈秋報是在春秋兩季,祭祀感恩土地伯公(土地護持的象徵)為主的慶典活動,其中包含以稻米穀物製作糕點,傳達供奉感恩豐收之心意。

中秋月餅-御奉新茶的生生不息理念

「中秋糕餅」種類

台灣的「中秋糕餅」種類,大致以「月光餅」為基礎,衍生出圓形糕點象徵圓滿,如粿、糕、台南特有膨餅。進而隨著台灣農作物種類增加,衍生出鳳梨酥、芋頭酥、綠豆糕、柚子酥。

早年台灣社會從共居農務家庭,隨經濟發展變化成移居開發的商業社會,糕餅演從日常祭祀,演變變成重要節慶祭祀時,親友返鄉互贈糕餅賀節的禮俗。

因此,中秋團聚不但是家庭重要活動,也是親友在返鄉聚會,藉由互贈的禮品時,可以閒話家常借題發揮講講故事,藉以傳遞心意的有趣且美好的時光。

健康,讓禮贈品更有意義

心意是表達關懷對方,健康會是關鍵,因此糕餅需隨時代演進優化配方,像是綠豆糕使用橄欖油取代傳統豬油;綠豆融合紅豆除了平衡屬性,也對應夏季人體營養所需。

傳遞心意,從禮品的初發心開始

重視台灣在地文化,可藉由區域盛產農作物,如鳳梨、柚子、芋頭。
關心環境永續,就要精選食材用料的來源,或是信賴的品牌。
著重於經典與創意的結合,紅豆餡的綠豆糕,融合鳳梨的荔枝酥。
獻給重視的對象,可選擇天地人和諧象徵的御璽系列茶品。
烤肉必備,自然就要乾淨豚、自然農法的烏龍茶與柚子。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